中原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以电子信息和纺织服装为特色优势,工、管、艺、理、文、经、法、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自1955年建校以来,即开设有机械类专业,至今已有60多年的机械工程学科建设历史,为河南省第七、八批重点学科,河南省纺织服装新材料与高端装备优势特色学科群支撑学科,涵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003年,获得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学校首批5个硕士点之一。2010年,获得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予权。
一、目标与标准
(一)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科研工作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胜任设计制造与科研开发任务的能力,对所研究的课题具有新的见解,具有工程问题建模、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表达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
2、掌握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完成外文科技论文写作。
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能力。
4、能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解决本学科领域的相关计算、仿真、分析等问题,能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学位标准
1、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学分要求:
(1)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最低修满25 学分;
(2)研究生在校期间除修满课程学习要求的学分外,还需修满科学实践环节3 学分,未修满规定学分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3)研究生在校期间还需修满德育实践环节1 学分,包含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系列讲座”、“马克思主义宣讲团宣讲”、“研究生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研究生支教扶贫活动”,参加满五次计1学分,超过五次不再叠加计算学分。德育实践环节未修满规定学分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授予要求:机械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学分,完成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可以提出学位申请,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被授予机械工程学科工学硕士学位。
二、基本条件
(一)培养方向
1、现代纺织装备技术与系统。围绕“纺织服装新材料与高端装备河南省特色优势学科群”建设总体目标,积极开展与纺织服装行业、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在浆纱机关键技术、非织造装备关键技术、纺纱锭子关键技术等方向开展科学与技术开发。
2、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紧密围绕国家高技术领域发展中高精度光学元件和精密零件的重大需求,开展高精度光学元件、精密机械零件等的精密制造技术、制造装备与加工工艺研究,在精密气体静压主轴、导轨、转台及绿色节能的人造花岗岩精密机床床身等关键功能部件方面取得相关的研究成果。
3、机电系统测控技术及仪器。开展基于新一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的相关测试理论、评定方法和测量仪器的研究以及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按照装备制造业的检测需求,开展高精度形位误差测量、在线/在机测量、精密位移/气体/压力传感器、自动化生产线系统控制等技术研究与相关测量仪器的研究与开发。
4、现代机电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以机床、减速机、交通工具、医疗器械、工业机器人等行业机电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现代机电产品的原理、结构、性能、参数、可靠性、外观造型的设计、建模、仿真、优化分析等研究工作。
5、新能源汽车技术。按照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要求,开展新能源汽车的能源管理、整车系统控制与仿真、车辆动力学分析、车辆轻量化设计、噪声检测与控制等方向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二)师资队伍
目前,机械工程学科拥有专任教师33名,其中正高级9名,副高级11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名,研究生导师26名,90%以上的教师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高校,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进一步优化,保障了学位点育人质量的不断提升。学位点不断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育,优化师资结构,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2022年,学院新引进博士3人,新晋升高级职称教师2人,充实与提升了学位点师资力量,实现了学位点教师队伍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学位点每年开展一次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认定工作,严把研究生导师入口关,同时对新增导师进行专题培训,以提高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能力;每年年底组织一次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履行情况考核,从思想政治引导、科学道德指导、科研工作指导、创新实践指导、心理健康指导、人生规划指导和日常生活指导等七项指标考核导师在一年来的履职尽责情况和研究生培养效果,以保障学位点育人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科学研究
机电学院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通过制定各种激励措施,激发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22年,本学位点专任教师顺利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指导性计划项目2项,校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厅级项目4项。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学术论文67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包括参编),编著教材 2部,授权发明专利6项,国家/行业/企业标准2项。河南省绿色技术创新示范基地获批立项,成立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原工学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江苏立元三维铸造科技有限公司、中电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等多家省内外企业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
(四)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获得2022年度河南省研究生精品在线课程项目、河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项目立项各1项,校级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3项,顺利结项校级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2项。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积极发挥科研平台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依托精密制造装备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化专用虚拟仪器仪表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制造装备与仪器省级工程实验室、精密制造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制造装备与仪器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机械工程实验中心”河南省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河南省“机械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校级精密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类科研与教学实验实践基地,学院实验室总面积3122m2,拥有精密制造技术实验室、精密测量技术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38个实验室,哈斯五轴加工中心、哈挺精密数控车床、三坐标测量仪、英国泰勒高精度圆柱度测量仪、美国雄狮主轴分析仪、大功率宽带半导体激光器等价值3800多万元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完全能满足培养机械工程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
(五)奖助体系
根据《中原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奖助管理办法(修订)(中工研[2020]6号)》,研究生奖助体系由研究生奖学金、助学金和荣誉称号三部分组成。学位点研究生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省级学业奖学金、校级学业奖学金及单项奖、硕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研究生国际语言水平奖学金等;根据《中原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承担教学、科研、管理辅助工作管理办法(中工研[2014]6 号)》,研究生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助研助教助管和兼职辅导员(“三助一辅”)岗位助学金、特殊困难救助金和国家助学贷款。
学位点依托绿色通道,指导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申请国家贷款。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在勤工俭学中既增长本领,又得到扶助。宣传学校奖助学金管理办法,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学位点全部研究生均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奖助金,保障了正常生活和学习。为家庭突发重大事故的学生提供紧急援助,在新冠疫情中,学院第一时间排查学生情况,及时向困难学生伸出援手,彰显了大爱与担当。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在提升科研能力的同时,得到经济支持。具备完整的奖助体系,保障了我院学生没有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辍学。
三、人才培养
(一)招生选拔
依托现代传媒手段,精心制作招生宣传品,吸引有意向考研的学生报考机械工程专业。借助各种宣传平台、渠道,宣传学院,向全国考生宣讲机电学院办学规模、办学特色及研究生招生培养等情况。利用微信、QQ等媒介形式,宣传学院,多措并举,吸引了大批同类院校毕业生报考,大幅度提升了学位点生源质量。在研究生招考和录取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格遵守学校有关研究生招生选拔政策,规范开展研究生入学复试考试、调剂及录取工作。平均录取分数高于国家录取线。
2022年,第一志愿报考14人,通过国家分数线人。经过1:1.5的调剂,最后录取10人,分别来自中原工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宿迁学院、新乡学院、河南工程学院、武昌首义学院、西安科技大学。
(二)思政教育
修订培养方案,建构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双项”育人目标。注重党建与教学工作相结合,以全程、全员、全覆盖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行党性教育。
机械电子工程党支部获省级样板党支部称号并推荐参加国家级样板党支部评审。院党委获“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机械设计系党支部获评校优秀教工党支部,6人获“校级优秀党员”称号。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1人获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22年研究生发展党员2人、转正1人。科研活动紧贴时代脉搏、积极关注现实、紧追传播热点,将政治思想教育和学术思考融会贯通,体现鲜明的政治导向。结合抗击疫情,开展“我与灾难共成长”教育,解析抗疫报道案例,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取得了政治引领和专业学习的双重效果。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
(三)课程教学
学位点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坚持需求导向,努力探索机械工程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发展,着眼机械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建立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培养体系。本方向开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共计28门。
(四)导师指导
根据《中原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条例(修订)(中工研[2018]18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了导师培养职责和范围,加强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联系,明确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严格履行《中原工学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办法》中所制定的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导师应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认真了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执行国家、学校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导师应积极参与学位点建设和评估、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研究生招生等工作,努力为研究生培养创造良好条件;同时,相同或相近研究方向的导师组成导师组,充分发挥学术群体的集体培养作用。
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本学位点自研究生待录取状态时,积极推动研究生与指导教师的互选工作,使研究生尽早与指导教师进行学术交流,选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同时,研究生指导教师根据研究生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开展定期研究生课题组学术研讨会,推动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答辩、定期检查学位论文进展,认真审查研究生学位论文,客观评价学位论文质量;负责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提出明确意见,做好论文答辩各环节的组织工作。导师在学术道德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学术实践过程中,注意言传身教,引导、教育研究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参与学风建设,引导建立浓郁的学术氛围。
(五)学术训练和学术交流
由于疫情的影响,本学位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线上专题讲座、学术论文撰写规范等讲座,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地利用科研工具,高效获取文献,提升文献知识检索能力;如何使用CNKI的软件进行数字化学习、科研查新、论文撰写和投稿等。将撰写科研读书报告、学术专题报告、论文选题和参加学术活动等环节,作为学位点研究生科研训练的内容进行考核,纳入培养方案。多种举措,促使学生掌握了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规范,提高了学术修养。
加强学术交流,开阔学术视野。鼓励学位点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及学术研讨会,促进与各高校的沟通与交流。近两年机电学院研究生线上线下参加了多场国内学术报告会,开阔了学术视野,提升了学术水平。
(六)论文质量和质量保证
机电学院在质量督导方面严把培养关和毕业关,建立导师、学院、学校三级质量督导体系,强化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在严格研究生各项考核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毕业学位论文开题、送审与评阅、预答辩与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用好学位论文抽检等手段,加强对学位授予质量的诊断,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必须达标。同时加强学位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考核。将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学术讨论、学术报告、读书报告等活动作为培养环节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专业实践方面,除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提出设计方案外,还要求学生投入到相关培养基地进行实习锻炼。2022年获得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
(七)学风建设
制定《机电学院学风建设实施方案》《机电学院研究生教育培养督导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为学风建设保驾护航。建立学业警示与提醒制度,督促本方向学生较好完成学习任务。建立课堂考核制度,促进教风与学风的“双提升”。开展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近两年组织学位点学生参加多场线上和线下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培训,参与国内学术论坛和学术报告会多场。每年举办机电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导师参与评价与指导,促进学生学术能力提升。要求全体研究生撰写读书报告和社会实践报告等,通过阅读、思考和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由于学业突出、综合素养高,学院全体研究生均获得不同等级的奖学金及各种荣誉称号。
(八)管理服务
我院注重研究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特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3名:1名教学副院长,1名研究生秘书(兼职)和1名专职辅导员,教学副院长管理研究生综合事务,把控研究生学科发展整体情况,研究生秘书负责研究生管理具体事务,落实执行学院研究生具体事宜,辅导员负责研究生党务和学生管理工作。
精心组织本学位点新生入学教育,从学习、科研、实践、生活到论文撰写和就业等,开展内容丰富的学习教育活动,使新生一入学就能明确自身的研究生学习生涯,树立科学的人生目标。以专业实践、主题活动、课堂教学等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培养具有开阔视野、家国情怀的艺术设计人才。建立学业提醒和警示制度,督促学生高质量完成规定学习任务。建立完善的奖助学金体系,激励学生积极进步,保障学生不因贫困影响学习和生活。在严格执行的过程中,学位点以真心、真情为主线,以帮助学生成长为中心,灵活采用各种方式,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位点的关心和关爱,又保障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见效。每学期均进行在校研究生座谈,当面听取研究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行政管理部门及任课教师反馈;同时,定期发放问卷进行线上调研,并结合导师负责联络制,根据反馈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修订培养方案,改进教学过程,提高管理服务质量,提升在校研究生满意度。
近两年,学位点研究生没有因为学业、诚信、心理、经济困难等问题失学或延迟毕业。
(九)就业发展
注重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第一责任人”作用,根据每一位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搭建与企业、校友的合作交流平台,为毕业生寻找就业机会。建立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发动全院教师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建立全程式跟踪服务,直至学生落实就业为止。
四、服务贡献
推进产学研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学位点发挥导师、任课教师和研究生的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以智能装备为切入点,推动学院传统学科方向与新技术、新工艺相结合,提升学科方向竞争力。
以项目为带动,创新合作模式,与大河智信、广东企业、校友企业等合作单位加强协同创新能力,使现有学科方向(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现代纺织装备技术与系统等)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激光增材制造、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新的学科方向。
与河南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就科研合作、研究生培养实践、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与舞钢进行了激光清洗、激光熔覆等方面的技术转化工作。与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等金刚石龙头企业进行深入的校企合作,利用高能脉冲激光清洗技术,实现了CVD单晶金刚石生长中聚晶金刚石基底无损切除,应用于大口径单晶金刚石的半导体传感器领域。
五、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建设计划
(一)存在的问题
1、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数量问题
近年来,因国家对研究生的统筹规划,我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较少,各方向招生人数不太均衡。
2、学位点方向带头人问题
机械工程学位授权点学术骨干梯队在近年来不断成长,形成了较为稳定增长的态势,但仍存在校内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不足的问题。
3、研究生国际合作与交流问题
因疫情防控影响,研究生对外交流参与学术活动受限,国际交流合作需要探寻新形式。
(二)进一步建设计划
1、 新一轮学科目录调整背景下的学科方向凝练
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本次学科目录调整重点在于统筹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之间的关系,调整特别强化了专业学位。我院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凝练机械工程研究方向。
2、学校学科布局重构机遇下的学科方向转型
紧密围绕我校转型河南电子科技大学对学院学科结构布局的具体需求,突出智能制造的学科发展思路,结合新的学科设置导向与我校的学科交叉优势,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初步规划出四个研究方向:高端光电子技术及装备、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技术、面向高端机电/医疗/军工装备工业产品的设计。